课题四负责人 : 白飞明
白飞明,男,教授。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2002年在清华大学获得材料学硕士,2006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获得材料学博士。曾先后参与美国国家自然基金NSF、DOE、ONR、DARPA项目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防预研重点项目,一项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另外作为主研参加两项四川省和部委项目。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磁性薄膜与器件、磁电多铁性材料、自旋材料及器件以及片上微磁电器件的集成。近几年来,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包括Science,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ics Review B,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等,被SCI收录40篇,第一作者文章引用率近300。现为多个国际学术期刊邀请审稿人。
课题四学术骨干 : 曾人杰
曾人杰,男,英国Leeds 大学博士,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1996 年,公派英国Sheffield 大学材料系访问学者、公派英国Leeds 大学材料系研究生和高级访问学者。曾承担世界银行在Sheffield大学的中国访问学者项目,在国际上较早用玻璃陶瓷法制出超导材料,1988 年获驻英总领馆教育组公函表扬。曾在英国参加5 个国际研究项目,其中3 次作为主要成员参加欧洲共同体关于超细粉和纳米粉的研究项目(Brite Euram Projects)。近年致力于无团聚超细粉和纳米粉的制备。出版个人专著《无机材料化学》1 部,获05 年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入选为十一、五国家级教材,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第二版,是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化学导论”的配套用书。
课题四学术骨干 : 张怀武
张怀武,教授,生于1959年9月,博士学位,曾留学韩国、日本、美国。多年来一直从事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在抗毁伤磁光信息存储理论与技术,低功耗铁氧体磁芯及新型节能磁性元器件,薄膜变压器和电感器设计与制作技术,复合双性能电磁芯材及低温共烧(LTCC)器件,自旋电子学机理、材料与器件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重要的研究进展。2000年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首批创新团队带头人,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首席科学家,国防重大工程项目(934工程)两项首席负责人,承担973、863、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重点和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国际科学技术创新荣誉奖1项(第一),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第五)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和科教奖一等4项(第一),国防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与科教奖二等4项(第一3项,第二1项),2008年四川省创新人才奖(信息领域1人),其他省部级三等奖励10项。先后在Appl. Phys. Lett.,PRB,J. Appl.Phys., IEEE Tran Magn.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50篇。被SCI检索论文210多篇,SCI他引用次数达1000多次。先后出版专著三本,授权和申报专利48项。
课题四学术骨干 : 刘颖力
刘颖力,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2000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之后赴乌克兰、俄罗斯、意大利、斯诺文尼亚、美国进行短期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防重点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总装预研项目、民口配套项目、广东省产学研项目等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6年度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07年度四川省青年科技奖;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SCI文章20多篇。多年来主要在磁性薄膜与集成器件,薄膜与微纳磁性粉体的基础应用研究,主要创新在片式及薄膜EMI滤波器、薄膜微波材料与器件方面。
课题四学术骨干 : 彭勇
彭勇,男,教授。2005年1月毕业于英国Salford大学焦耳实验室,获物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3月到2010年5月,于英国Sheffield大学工程材料和电子与电器工程系做博士后,师从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前电镜协会主席A. G. Cullis教授和英国聚离子束电镜协会主席B. J. Inkson教授。2009年4月起,应邀聘为Salford大学访问研究员。2010年5月,受聘为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教授。2010年11月到2011年3月, Sheffield大学做访问教授。长期从事纳米材料和纳米科技方面的研究工作,发明的纳米焊接技术发表被全球涵盖化学、物理、纳米、半导体、工程和生物领域的多个国际最权威学术机构(如美国化学和工程协会,英国物理协会等)、新闻媒体(如美国ABC,英国Yorkshire Post)当作纳米科技重大突破进行了报道,并被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部门列为未来国家级纳米核心技术而转载,包括单个纳米材料精确操纵和多层纳米线的研究结果和实验被用作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如EMAG 2009, EuroMAT 2009)的广告封面,欧洲纳米硕士学位课程(www.nanofolio.org)的广告、教学内容,以及Sheffield 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并多次为Sheffield大学工程材料硕士课程、学校访问人员和EMAG 2009国际学术会议的高级进修班提供电子显微镜、纳米材料精确电性测量教学示范。发表包括会议文章在内科研论文超过60篇,其中SCI论文26篇,被SCI他引超过420次,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关于铁纳米线磁矩取向分布研究的论文(J. Appl. Phys. 87, 7405 (2000))被SCI文章引用120次。在纳米磁性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获2007年度、2002年度国家教育部高校科学自然科学二等奖。
课题四学术骨干 : 杨青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