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三负责人 : 朱涛


朱涛,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于2001年1-6月,2002年7-11月两次访问University of Delaware,2005年7月-2006年9月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Juelich研究中心访问,2007年10月-2008年1月访问Oak Ridge National Lab。从1997年3月在中科院物理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起就开始研究各类纳米颗粒复合体系的磁性,着重研究过Fe-Al2O3颗粒膜的磁电阻效应、LaSrMnO纳米颗粒体的核—壳结构、Fe3O4纳米核—壳结构的交换偏臵效应、Co-ZnO多层膜的制备及物性研究等。2004年及2006年主持设计并在国内加工完成了两台大型磁控溅射设备,最大有效镀膜面积可达500100 mm。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SCI收录文章40余篇。单篇论文最高他引65次,总他引280余次,目前是PRL, PRB等期刊的审稿人。

课题三学术骨干 : 刘伟


刘伟,男,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7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后到金属研究所工作至今。1993年5月获得工学硕士学位。先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范德瓦尔斯研究所、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合作研究。1998年4月在金属所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3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5月晋升为研究员。2004年4月晋升为博士生导师。主持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作为课题副组长主持一项国家863项目,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过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省院级课题。在亚稳相永磁材料结构与磁性、纳米复合稀土永磁及薄膜、磁性多层膜、纳米颗粒的结构的交换耦合、磁性和电性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研究结果。以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的《三元铁基稀土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磁性》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在Adv. Mater., Appl. Phys. Lett., Phys. Rev. B等SCI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他引500余次。应邀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综述报告2篇。

课题三学术骨干 : 杨腾


杨腾,男,1977 年9 月生,现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1999年6月、2002年6月在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2009年5月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天文物理学系获博士学位, 获得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论文奖。从实验上研究了熔融织构(MTG)掺杂的YBCO系高温超导体的电磁特性和磁通动力学相图,提出了一套从电磁测量数据直接确定超导体热激发磁通流动区域的方法。第一性原理研究了过渡金属MoxSyIz纳米线的结构和电子特性,发现MoxSyIz纳米线具有非常奇特的力学特性、应力导致的输运性质和磁性质的 转变。模拟研究自下而上(bottom-up)的纳米材料的自组织过程和石墨与光的作用引起的结构变化。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 J. Chem. Phys.等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24篇。其中4篇Phys. Rev. Lett.,1篇Phys. Rev. B, 3篇Appl. Phys. Lett.等。被SCI论文引用120余次。于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葛庭燧奖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