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二负责人 : 彭栋梁


彭栋梁,男,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5年10月至1997年10月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留学,1997年12月获理学博士学位。自1998年1月起到2005年12月止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和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先后以讲师、博士后研究员和副教授身分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2005年12月回国到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作,负责组建纳米和低维功能材料实验室。现任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纳米和薄膜磁性材料、凝聚态物理研究,持续探索建立从纳米粒子气相合成、物理特性研究到新型纳米粒子集合体低维功能材料制备的研究路线。1)在纳米粒子合成方面,获得了能大量制备尺寸可控纳米粒子的气相合成技术(授权日本发明专利2项);自主研制了国产首台集纳米粒子组装和多种常规的溅射方法于一体的等离子体溅射惰性气体冷凝纳米粒子组装复合薄膜沉积装臵,并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在物性研究方面,系统研究了尺寸均一磁性金属和合金纳米粒子组装体的磁学和电学特性,尤其提出了由核壳结构纳米粒子来获得隧穿巨磁电阻的新思路,并在Co/CoO等核壳结构纳米粒子集合体膜中得到证实,还进一步对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粒子集合膜观察到的特殊磁学现象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和机制,发表的相关研究工作随后被美国工程院院士Brinker教授、美国著名硬磁专家Hadjipanayis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Nano Letters主编)Alivisatos教授等研究组正面引用。3)在纳米粒子组装材料研制方面,开发了一种利用高能纳米粒子束流沉积、在室温制备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2.0 T)的优良软磁性能的纳米晶金属薄膜的新方法,相关工作发表在APL 、JAP和J. Mater. Res.等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40多篇,单篇论文最高他引93次。已获授权日本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正在公示日本发明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

课题二学术骨干 : 张浩力


张浩力,教授。1994 年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1999 年经兰州大学化学系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联合培养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和2002年先后在英国利兹大学与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 年6 月被兰州大学聘为教授,现任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设计、合成有机功能分子与有机/无机杂化纳米结构,考查有机功能材料与纳米材料的电学和光学性质,并探讨这些新型材料在纳米电子器件与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 曾荣获“甘肃省十佳科技新星”,“兰州大学科技新星”,“甘肃青年五四奖章”“兰州市青年科技奖”等称号。2005 年入选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和Nano. Lett.等SCI 检索的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一篇论文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NGP Aisa Materials, Nature China, Chemistry World等学术刊物与网站做为Research Highlight 报道。

课题二学术骨干 : 杨海涛


杨海涛,男,副研究员。1994-1998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学士学位,1998-2001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1-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2004-2008年在日本先后获得21世纪COE全球网络信息电子器件系统构筑项目(COE)和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的资助,在日本东北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其中所参加的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项目“超顺磁性纳米粒子的化学合成及高频磁性能的研究”获得2008年日本产业科学振兴基金研究奖励(第二名)。200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自2001年以来,申请者一直从事金属和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性质和应用研究。在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形状可控合成方面、自组装技术制备二维和三维有序阵列、磁性纳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的调控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已在Appl. Phys. Lett., Nanotechnology, J. Appl. Phys.,等杂志上发表有关SCI论文近三十余篇, 单篇论文最高他引48次,总他引192次,其中第一作者13篇,参加国际会议14次,其中邀请报告2次。

课题二学术骨干 : 李庆安


李庆安,男,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获得者。1993年获由中科院物理所和荷兰University of Amsterdam 联合培养博士学位,1995年在日本东京大学作博士后研究,1997-2000年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作访问科学家。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磁性材料的结构、磁性及输运性质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实验分析能力,注重理论与实验的结合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深入、定量地理解,已在国内外主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第一作者的文章为17篇,主要发表在Phys. Rev. Lett., Phys. Rev. B., J. Appl. Phys., J. Phys.:Condens. Matter, J.Magn. Magn. Mater.,J. Alloy Compd., Physica B 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被非自引用76次,其中第一作者论文被美国University of Colorado,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和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等国际一流实验室和大学的同行在Science, Phys. Rev. Lett., Phys. Rev. B, Annu. Rev. Mater. Sci.等16种国际著名杂志引用55次,占72%,2001年被邀为J. Phys.:Condens. Matter杂志审稿人。